摘要:鉴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感悟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热情,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体会科学探究中的乐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兴趣为初衷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兴趣 科学 核心素养 提升
引言
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教师和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加强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了解,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加强小学生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理解,为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基础,兴趣犹为重要。
每一位教师都寄望学生自己的课堂感兴趣,对学习科学课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让学生们学得有趣,有所收获?是不是一堂课都能上得有趣?兴趣来自于哪里?
我的观点是:教师要明了科学教育教学对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国力强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热爱科学教育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去思考探究,对面前展示的结论、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自己的才智感到自豪。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创造了好的学习氛围和机会,才能达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以问题引领课堂,让自主探究更具驱动力与富有兴趣
问题是课堂探究的源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必须以一个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一个个层次性的问题,将课堂探索逐步引向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师要从问题的设计入手,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比如,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情境为基础,利用学生熟悉的科学性小实验,生活中有关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感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能够利用科学性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展示科学的内在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圆形泡泡工具吹出了大量泡泡,很多小学生都亲自体验过,课堂上他们感到无比兴奋,但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性学生往往不清楚,这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泡泡?然后让学生拿出椭圆形、五角星形等不同形状的工具,让他们亲自实践,吹出大量泡泡,在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观察,能够看出气泡中绽放出各种不同光彩,此时,他们的好奇心便产生,于是产生更多的疑问,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都是圆形的泡泡呢?在阳光下它们为什么产生艳丽的彩色?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从被动到主动,提高课堂自主探索的质量。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欲望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探究的欲望,为进入新课教学做铺垫。可以利用游戏、故事、实验等来设计进入新课的学习。如讲《神奇的新材料》时,我的设计是:把准备好的双层保温杯拿出来,倒入热水。让学生猜一猜:“摸杯身会烫手吗?把杯子倒放会渗出水吗?”让学生产生悬念,好奇,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开了好篇。
三、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积极参与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导入新课后,如何去做才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提出研究的问题,向学生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学习本课时 的材料准备好,有目的、有顺序的列出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去动手探做进行实验,观察探究有关内容的性质、规律。在合作、交流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得到结论、规律及性质后产生成就感,保持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会忘记。例如:学习《磁铁的磁力》一课时,我现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小铁钉、小钢钉、回形针、硬币等材呈现给学生。提问:“条形磁铁、蹄形磁能把金属小铁钉、硬币吸引起来吗?条形磁铁为什么两端吸的小铁钉最多?磁铁能吸哪些金属?磁铁不能吸哪些金属?”让学生3人一组来开展实验,来探讨磁铁的磁性规律。学生在活动中保持了良好的兴趣,这节课就是一堂高效课。
四、让学生在实验归纳,总结中去学习新知,在思考中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知识并形成较高层次的认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实验中观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肃性,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时,我设计了一个两块标了磁极的磁铁来验证这个规律是否正确,最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去证实了“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引”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五、巩固实践,应用新规活动中继续保持学习兴趣
巩固应用一堂成功可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在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举例额、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外组织学生把小制作的物品拿到生活中去验证和应用。例如:在学习小学《自制指南针》时,把小组内制作是指南针拿到操场、草坪上去辨别方向。看是否能正确辨别出南方、东方、西方、北方,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由搞创造发明的欲望。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执行课程改革目标。就要遵守循教学规律,优化自己的教学环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去做到精、准、优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