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9月以来,周筠老师前往平昌县澌岸小学进行走教活动,致力于支援山区音乐教育。周老师将音乐与多学科、多元素、多方位巧妙整合,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音乐课堂体验。
一、寄情于曲——唤感恩美德
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一课题中,周老师以一首老师随口为襁褓中婴儿创作的摇篮曲作为新课导入,生动地向学生们解释了摇篮曲的定义,并探讨了摇篮曲的演唱对象。通过提问“这首歌是谁唱给谁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随后,周老师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巧妙的将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歌曲中小女孩对妈妈的体贴与爱,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二、寓教于乐——课内至课外
此外,在《爱劳动》这一课题中,周筠老师采用了启发、引导、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享受到了音乐的快乐,还在情感体验中得到了成长。课程接近尾声时,周老师巧妙地安排了最后8分钟时间,让学生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前往操场参加捡垃圾的劳动。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们从课内学习走向了课外实践,还将所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内化于行——中国到世界
承接《爱劳动》课题后,周筠老师引入了活泼风趣的波兰儿童歌曲《粉刷匠》。这首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听觉感官。学生们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劳动最光荣”的意识,还激发了他们乐于参与劳动的热情。通过《粉刷匠》的学习,学生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劳动的理解和尊重。实现了音乐教育融入外国艺术元素,启动全世界小朋友共话热爱劳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