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虽然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引导小学生展开语文古诗学习,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能借助“寄情山水”“立志报国”“满身坎坷”的诗词感悟作者洒脱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怀才不遇的情感,更能使学生收获心灵上的“奇异旅程”,接受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为此,教师应将优化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落在实处、实现高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内涵,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品读古诗
朗诵古诗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目前小学语文中所学的古诗词都较为短暂和押韵,因为很适合小学生朗读,通过朗诵,学生能够感受诗人笔下的心情,在情绪感染中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词的韵脚、发言也适合小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习诗词的趣味性。朗诵古诗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目前小学语文中所学的古诗词都较为短暂和押韵,因为很适合小学生朗读,通过朗诵,学生能够感受诗人笔下的心情,在情绪感染中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词的韵脚、发言也适合小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习诗词的趣味性。
正确、流利是感情朗读的基础。小学生的朗读都要经历从不完全正确到正确、不太通顺到通顺、流利的过程。只有读得正确、流利,才能从读得比较平淡上升到读出感情。所以,朗读教学的初读阶段应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切实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对照注释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明白题目的意思,读懂大致的文义;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出诗句的节奏,注意朗读时语调的变化;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集中扫清障碍,读通全诗。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可随时向教师质疑问难,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法、读的重点、读的节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定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读正确,读流利。
(二)明析诗意
古诗往往短小精悍,尽管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诗词意境和思想感情却往往是意味无穷,并且可以让人慢慢回味的。古诗有着高度浓缩的内容,并且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有时候,一些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懂的,并且即便是大致了解了诗的意思,要真正进入诗的意境也是非常不简单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尽管他们能把古诗背诵下来,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对古诗产生兴趣,所以也就不能获得从古诗中的美的熏陶,也无法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创设更多不同的情境,借此来把古诗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这样,学生也会对古诗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自然在理解上也会更容易。教师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共鸣,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进古诗的意境。另一种方式是将图画与古诗结合,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利用画面感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兴趣。毕竟,小学生喜欢画画,基于这一特点,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古诗的理解上画一幅诗意图,来表现古诗的内容以及意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比赛,以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类似古诗句接龙游戏、诗句背诵抢答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收获快乐的同时,还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把古诗更快更好地背诵下来。例如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是怎样的“白日”是如何“依山尽”,“黄河”又是怎样“入海流”,然后根据自己想象出的画面画一幅诗意图,小组几个同学可以一起讨论,看哪位同学画的意境更与古诗相符,更能表达出作者的诗意。
(三)品味诗情
古诗的美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数堆砌的,相反的,古诗文字精炼,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而来的,精致而富有内涵。古诗具有朦胧美,需要我们反复体味反复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诗当中的意境美。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才能使学生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真正地领悟到古诗之中美妙的意境,毕竟有些时候,故事的意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教学的技巧,应自然一些,顺着古诗的意境来分析体味诗句,否则不但破坏了古诗的美感,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每首诗本身不同的特点,从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出发,在对字词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基础上,启发并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教师要注意,讲授古诗时应富含饱满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其中,从而触发学生的同感,使学生一同进入或是喜悦或是伤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要注意自己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等都要富于感情,紧扣古诗的主题与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义,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照片,这样,把庐山在各个方向、各个角度不同的姿态与魅力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正面、侧面、远观、近观,庐山的各种形态,各种美感都让学生得到真切的体会,再引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说他无法看清庐山真面目呢?”让学生们反复阅读古诗,结合所看的庐山的照片,能使大多数孩子一下子领悟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领略和体悟,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维护。让学生们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文雅,古诗的意蕴,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标记重点词语诗歌是对语言的升华,一字一句都饱含诗人的情感,遣词造句只为达到更完美的境界。但如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注重整体把握而逐字逐句地解释,反倒会失去古诗原有的味道。因此,新课标着重强调要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上教师的过多讲解,大多会使古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根据作者的中心思想来体味诗情。
(四)诵吟诗韵
吟唱古诗词即为古典诗词的吟咏歌唱。吟唱古诗词是吟诵的继承和发展,即吟诵者在传统吟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因素,用音符代替枯燥的文字,赋予诗句以生命,使诗句鲜活起来。学生在唱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获。在追求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的同时,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经典古诗词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学校教育来说,当前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科综合,“吟唱古诗词”正好是融合了“语文”和“音乐”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在配乐朗诵和歌唱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吟唱”则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能力和识谱视唱能力,并最终使孩子获得独立吟唱古诗词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以“引导、赏析、感悟、理解”为核心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结合朗读活动,了解古诗;基于古诗情境,赏析古诗情感;通过画面想象,感悟文化内涵;结合生活实际,传承优秀文化,以此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