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一晃已在三尺讲台奋斗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我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场景,拥有着不同的教育烙印。
此时,回想着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种酸酸甜甜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我所经历的与那些“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都多”的前辈相比,我的教育故事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情节。再加上我本不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即使有故事发生,我也不会留意,更别说去记录它的存在。所以,在我的教育故事中多了一些朦胧与浮华。
12年里,大多数学生对我的评价都是:课堂上的杨老师严肃,脸上很少能看到微笑,让人既喜欢又畏惧。当然也有胆大的孩子曾对我说过:杨老师笑起来真好看。说实话,我本是一个爱笑的人,我也深知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的情绪,老师的脸色,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些东西能想到,却不一定能做到,我好像就属于这一类人。每一次我都对自己说一定要笑着对学生,可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他们的懒散,耳旁响起的是各种闲言碎语,再加上课堂上很多的恨铁不成钢、无奈、气愤......于是,微笑从我的脸上悄然溜走了,自然而然的面对学生时,我的笑容变得“吝啬”,板着“脸孔 ”成了我的专属表情。
后来,保持不苟言笑的教风成了我的常态。直到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收到了曾经搭班老师发给我的一条信息:“xxx今天到学校来看我们,让我转告你,她很努力,学习很用心,很想你,让你别修理她。”寥寥无几的几个字却深深地触痛了我的心灵,或许是除去了白天一身的枷锁,一到晚上人的心灵就得到了一方宁静,思想也就变得脆弱了,人也变得伤感起来了。心想,孩子都毕业了,我哪里还有机会修理呢?但反过来一想,因为我的严肃、厉害、脸部的‘阴天’、坏脾气,却生生拉开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我们之间变得陌生,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什么课堂是严肃的地方,不能笑对学生,否则,震不住学生,学生便翻了天;笑容应该属于课后;严肃的教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一切的自以为在这一刻开始土崩瓦解。
带着五味杂全的心,我开始回顾我的课堂。我的课堂举手的学生少,回答问题的声音轻,课堂上没有活力、生气......可为了生动高效的课堂,我也时常手舞足蹈,开玩笑,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让课堂一潭死水?是什么影响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是什么让再好的思维遇到阻塞,再佳的答案遇到吞吞吐吐?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正是我这淡漠的情感,粗暴冷酷地面孔拉大了我和他们心灵上的距离,让他们对我似乎或多或少存在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触犯了我的尊严。
如梦初醒的我,再次回到讲台:我用热切期待的微笑向学生提问,结果我收到了学生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用肯定赞许的微笑去鼓励学生,结果我抹去了学困生心头自卑的阴影;我用真诚自然的微笑与学生娓娓而谈,结果我收到了更多的欢歌笑语。
一条短信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正是这条短信让我明白,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太阳温暖人间的姿态,不管学生是参天大树、还是田间小草,都要让他们有得到阳光普照的权利;不管他是富贵的牡丹,还是路边羞涩的小花,都要让他们有开花的权利。因为老师的笑容是对他们的鼓励、理解、信任、包容、肯定、赞美……更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慈母老师的真爱。这种真爱能与人间所有的爱比美,那是无法用任何绝美的词语来形容的爱。最后,我想时时告诫并提醒自己:没有师爱的教育就没有爱师的学生,没有微笑的老师就没有微笑的学生,在明天的课堂上我会幸福的践行微笑教学方法,让自己快乐从教、孩子快乐学习。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必因微笑而添砖加瓦,自己的教坛生涯必因微笑而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