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都有它的成长规律,我们种过各种植物,就知道尊重规律的重要性,知道拔苗助长是毁灭,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因为,但凡扭曲的,必定伴随着对原生态的一种否定和伤害,也就令它失去了原本的风味和特性,严重的还会导致毁损。
教育也是一样,不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即使短期达到目的,长期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面对孩子,我们往往更关注的是他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容易忽略他心智的成长和内心的发展变化。因为前者容易看见,而关注见效快的东西,是人的一种本能。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孩子不吃饭,我们只能从行为上看到:他不听话,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而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他或许是因为此时不饿;也可能是因为目前的食物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他知道除了三餐以外还其他途径让他吃到更想吃的东西;甚至还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他不想长大。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来针对性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只凭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强逼孩子进食,极可能让他内心抵触,导致心情压抑或者身体不适,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食。
曾经我任教的一名学生,他懂事、乖巧、有礼貌,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自从他爸爸给他找了一个新妈妈后,他的表现一落千丈。而后妈带的女儿比他还要优秀,学生上更踏实、用功。家里亲戚一见到那小姑娘便使劲夸奖心细、惹人爱。父母为了方便,干脆把小姑娘也安排了我们班上。这一举动似乎无形间给他添了一堵墙,他每天总是一幅焉茄子模样,无论我和父母用什么办法劝解他都没有用。这让他爸爸既生气又深深担忧。孩子这是怎么啦?一个星期过后,状态依旧如此,他爸爸的耐心也开始耗尽,对他不是打骂就是说教,甚至强行严格要求他学习。可一转眼,这孩子居然有了厌学的迹象。而且态度僵硬,他咆哮这对父亲说:“你凭什么总认为新来的妹妹比我优秀,你们都觉得她最好,干脆只要她就行,还生我干嘛?我哪都不好......”听着家长无奈的诉说,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长吐一口气说;“不用担心,我有办法了......”
原来,他想用这种不良的表现来引起关注。因为家里人把关注都放在了新来妹妹的身上。他认为只有让自己变回到更糟糕的状态,才会得到家里大人的关注和呵护。如果大人不知道这个原因,后果不敢往下想。好在大人通过求助,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和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终于知道了他的内心想法。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开始关注他的感受。他们开始在妹妹面前有意识地为哥哥树立榜样的形象,表扬哥哥表现好的地方,让妹妹向哥哥学习。在班级我也时不是地表扬他的责任心,让他做学习委员,当小老师,为班级服务。他的存在和价值被看见,不久便出现喜人的改变,他不再抗拒学习了。他明白了,自己和妹妹是两个不一样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他不再拒绝学习,而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哥哥而自豪。学习很快又提升起来,甚至比以前更加勤奋、踏实、自律,小升初时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我终于明白:学生是需要尊重的独立个体。而我们有时为了追求教育效果的立竿见影,以哄骗、吓唬、粗暴逼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想让他们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这样的过程不叫教育孩子,只能叫做复制自己。而复制自己的过程,其实已经扭曲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