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硅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话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什么?是精卫填海的那份坚持;是爱迪生从无数次失败中得出的那些经验;还是悬公移山的那份执着。
一滴水固然渺小,但成千上万滴水凝聚成的力量却可以“穿石”。这一现象告诉我们要学会日积月累,积累看似渺小的力量,但长期坚持后将会化做巨大的能量,积累是小学语文学习永恒的主题,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恒心。很多人包括先前的自己.只有懵懂地觉得积累有必要,背诵精美的片断,摘抄好词佳句,停留在表面。没有认清积累的价值,不知道怎么去积累,从教二十多年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积累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助跑器,那么到底该积累什么?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着眼于观察和发现.,要懂得关注身边每一件微小的事情,关注身边的一朵花,天空中的云朵、飘落的雨滴,花上的蜜蜂……于是我让他们学会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把发生的事写成日记、周记,并让学生把自己背的好词好句尽可能嵌入日记、周记中。平时我评改学生日记或周记时,一旦发现文中用了精彩的词语、句子,一定勾划出来,并对精彩词汇与句子用得多、用得好的日记、周记在光荣榜上张贴出来,,以强化学生积累意识。写得好的片段,还要当作范文在班上范读,孩子们听到自己的文章被当作范文朗读.那自豪的表情无法用语言形容.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既可以巩固学生词汇、语句、段落积累的兴趣和热情,又可引导他们恰当巧妙地运用语言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把条理写清楚,中间水平学生主要督促他们要贵在坚持,拔尖、特差的学生精批细改,现在班上大多数同学写作时胸有成竹,下笔自然,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个别同学做到表达个性,除了日记、周记外,还要给孩子安排积累好词佳句的时间,周一两句名言,周二一首小诗,周三歇后语或谚语,周四摘抄优美片段,周五八个成语,周六课内、外人物评价,周七本周新闻描述一则,每天早上坚持大声朗读一篇文章,每一单元结束,以本单元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书写规范,可以两三个同学合作,也可以单独完成,老师定期检查。
其次抓住积累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另外,背诵记忆更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积累语言。不过,诵读与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几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
当然,积累必然由课堂内走向课堂外,从学校生活走向家庭、社会。校内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让学生讲讲课内、外的人物或新闻,学生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课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适当的推荐的读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及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让学生养成读枕边书,口袋书,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经过一年的积累训练后,孩子们拥有了较好的积累意识,学会了一定的积累方法,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头脑里有了佳句妙词,在写作时方能运用这些积累的辞藻,自然写作时就有话可写。
尽管孩子们即将毕业,但小学语文有效积累研究之路还任重而道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不仅让学生学会积累,还要让他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水滴才能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