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时,家长便多了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的使命不仅是抚养,更重要的是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因,在孩子的情感、品质、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我们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指导孩子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孩子立身之本,教孩子做人就是让孩子具有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品质。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始终要求孩子:做一个体贴父母,关心他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做一个有同情心、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遵规守纪和有责任感的人。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该首先要做出示范,并积极进行引导。在孩子上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我带她到儿童福利院去看望了同龄的孩子。听到福利院小伙伴的故事后她深受触动,在以后的很多年的“六一”儿童节,她都会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些水果、糕点和文具送到福利院。一次小小的活动培养了她的爱心和同情心。
指导孩子做人要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点滴做起。记得在她小升初的那个暑假中的一天,我和她一起去看录取榜,当她发现自己以第一位被理想的中学录取时,高兴得跳了起来。我笑着说:“孩子,这是你羡慕已久的学校,也将是你学习生活的校园,今后你要好好爱护她。”她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余光中瞥见地上有一个雪糕袋,一个箭步冲上去捡起了它,然后奔腾着跑遍了整个校园,把发现的垃圾都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能塑造人生。
二、培养孩子好习惯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好习惯。孩子小时候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习惯要从小抓起,根据年龄段特点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们教导她要学会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孩子渐渐的长大了,我们教导她要学会倾听,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做事注重细节,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当然,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可以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辅助。我采取了《好习惯训练表》,通过每天记录习惯完成情况来提醒,从而培养她的自律性。在她很难坚持时,又常常告诉她:“多做几遍就好了”。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淀和重复,让习惯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三、磨炼孩子意志
坚定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智力水平是先天条件,而意志品质才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我们常带她外出旅游爬山,并在过程中不断鼓励她,帮助她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用成功的喜悦肯定她的坚持,从而培养她成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她小学毕业时,我们一起去爬峨眉山,步行十多个小时的山路,她从未叫过一声累。在她初中毕业时,我们一家人去爬华山,她全程主动背上我们一家三口人的行李爬上了山顶。当我们到达西峰时已经疲惫不堪,决定原路返回,但是,为了完成爬完五座山峰的目标,她毅然决然地和其他同行者坚持爬完了剩余的四座山峰。正是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让她在生活学习中受益匪浅。在炎热的暑假里为了完成短时间的钢琴考级目标,她每天坚持十多小时的弹练,手指红肿了也不停歇,最终仅以别人一半的时间顺利地过了十级。紧张的初三高三学习之余,她仍坚持每天挤时间锻炼。一个个小小目标的坚持,终于磨炼出她坚韧的意志品质。
四、督促孩子学习
知识的学习,智力的开发很大程度是学校教育完成,但家长也要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形成校内校外教育的良好联动。首先,要做到和孩子一起学习,自从孩子上小学时,孩子学习时我在一旁看书或做自己的事情,和孩子共同学习。二是强调学习效率,努力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杜绝拖延。三是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书,从而拓宽知识面,帮助孩子提高情商智商。四是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数学的学习要注重整理错题;中学强调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表并定时检查、定期评估。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我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不够,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吸取别人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走向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