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9月14日电 记者从巴中市恩阳区了解到,该区在教育扶贫“百日攻坚”战役中,突出“义务教育有保障”精准推进、“乡乡有标准中心校”精准建设、教育扶贫资助精准惠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准落实“四个精准”,对标达标,全力冲刺,取得良好成效。
“义务教育有保障”精准推进。恩阳区采取“一三五七”工作法,推进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都接受义务教育。“一”,即自主开发一套“教育扶贫学生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每一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和接受帮扶资助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三”,即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情况开展教育系统(区教科体局和学校)、户籍所在地(乡镇和村社)、挂包单位(帮扶责任人)三轮排查,摸清摸准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情况。同时,向乡镇(街道)和挂包单位发出控辍保学工作提示函120余份,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排完成情况和控辍保学提示函乡镇(部门)回函报送情况实行每日通报。“五”,即落实了“五长”责任制。建立了区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共同参与的联控联保机制。“七”,即明确了控辍保学七步走的工作步骤。一是区教科体局组织力量开发“教育扶贫学生大数据管理平台”;二是各乡(镇)所在地中心小学从乡(镇)脱贫办提供的贫困户信息列表中筛选分发到各校;三是对疑似未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进行摸排并填写相关统计表;四是逐一核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疑似辍学及15-18周岁疑似未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名单;五是区教科体局给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扶贫挂联部门出适龄人口疑似辍学或疑似未受完义务教育的提示函;六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挂联部门组织村社干部及挂联干部对疑似辍学或疑似未接受完义务教育学生进行排查及劝返;七是秋学期开学时各学校跟踪疑似辍学或疑似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否返校复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一个不少”接受义务教育。开学前后,全力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动员组织工作,确保每一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少”全部入学。对“三残”儿童采取到特教学校读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办法落实就学保障。
“乡乡有标准中心校”精准建设。该区教育系统逐校剖析强管理,组建六个小组,对45所中心校校校实地检测,逐项量化打分,建立专项台账。召开专题会诊会,一校一方案,一项一对策。广集资金强投入,统筹“薄改”资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等,先后投入资金7997万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1.2万平方米,采购学生计算机2724台,采购图书14.15万册等。倒排工期强推进,“百日攻坚”冲刺阶段,校校倒排工期,每周报送进度,每旬通报情况,对滞后项目、滞后学校实施“联合会诊”。8月上旬,通过自查自评,27个乡镇(街道)的45所中心校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中心校”验收标准。据8月9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通报,巴中市恩阳区实现了“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同时,强力推进村校“10+8”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村校办学条件。
教育扶贫资助精准惠民。一是精准宣传,政策到户。通过张贴宣传挂历、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展板、电话、短信、微信、QQ等,对各学段资助政策进行全面宣传。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组织教职工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和资助申请办法,组建义务宣传小分队,对在外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宣讲资助政策。二是精准实施,资助到人。1-8月,减免在园幼儿保教费1600人次,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8940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2300人次,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2900人次,发放中职学生助学金378人次,免除中职学生学费409人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学生875人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124人次。建立立体式、全包围大学生资助体系,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每学年提供5000元助学金,累计资助2713人次,发放678.25万元;开展“金秋助学·圆梦远航”活动,奖励资助84名大学新生,发放金额57万元;为2009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贷款1600.89万元。提高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使用效益,截止到8月底,累计资助1319人次,发放金额107.53万元。三是精准监管,强化保障。完善工作制度,细化管理办法、工作流程,明确审核要领、发放时限。建立无缝监管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和经办科室、学校、经办人全覆盖监督。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准落实。及时补充,建区以来,通过多种渠道补充教师1363名,其中85%安排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提高待遇,每年筹资1000多万元发放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教师还可享受每月2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推进乡村教师安居工程,累计投资6934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250套;为全区教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发放健康体检卡;实施关爱村校教师“8个一”工程。(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