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实施“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平昌二小以科学、高效的作业设计为抓手,打好“双减”政策落实落细“组合拳”。
以课标为准绳,精准设计作业。学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少而精。要求教师解决“懂”与“会”、“熟”与“巧”问题。为避免出现各科教师因互不通气布置作业加重学生负担的状况,学校成立由教研组和学科组牵头的统筹小组,整体协调学生作业总量,力戒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真正让学生“精做”作业。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由于学生们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从作业内容、形式及要求等方面力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分层设计作业,改变传统以中等生为标准的“一刀切”作业模式。为优等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发展深化题;为中等生设计难度适中的巩固练习题;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难度较小的基础题。真正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
以学生为主体,丰富作业设计。为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各学科组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给学生新鲜感。一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拟订;有单一学科的,也有跨学科。二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有文字性、操作性、视听性、口头性的,也有是表演性、游戏性的;有单项的,更有综合性的。三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完成方式。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甚至可由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完成。
注重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学校巧妙利用校园、家庭、社区蕴含着丰富的作业资源,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质、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鼓励学生以家庭劳动、阅读体验、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走走、看看、问问,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试起来;让作业走出教室,让学生真正从课桌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