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巴中市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校际联动·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及要求,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共享城乡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2月2日,巴中市巴州区晏阳初实验小学(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校)与联盟学校巴中市巴州区凤溪小学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
在示范课展示中,晏阳初实验小学(区四小)青年教师唐瑜、张静、苟青松三位老师分别带来了英语、美术、音乐示范课。老师们在课堂中展现了优雅大方的教态、良好的专业素养、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践行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模式,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收获满满。唐瑜老师执教六年级英语《Thanksgiving Day》,以节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泛读、精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邮件内容,结合思维导图梳理脉络,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感恩节相关知识,最后学生自主学习中秋节相关知识并整理成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利用导学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学生自主释疑。在展示时,老师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理念。整堂课,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真实发生;张静老师执教二年级美术《茂密的花》,首先以花的音频引入新课,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接着让孩子们欣赏花的图片引出花的组成部分和花形,在讲解花形时进行示范,让孩子们加深花形的印象,通过老师的小花园引出本课教学重难点,老师让学生在小花园上面贴花进行实践,从而加深花的大小、高矮、遮挡的关系,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学知识用知识,在课堂评价中巩固新知;苟青松老师执教三年级音乐《甜甜的秘密》,这是一首活泼跳跃且抒情的歌曲。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体会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提升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课堂由节奏问好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画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这首歌的情绪。并采用男女生对话来学唱旋律,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本节课,老师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潜能,因材施教,做到了课堂的真实性、可操作性。
课堂上,李光珍校长、李懿校长与老师们一起深入班级认真听课。授课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法、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吸引了听课老师们的注意力。听课老师们一边聆听、一边笔记,细心观察师生学习状态,体会课堂上的点滴魅力;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议课。授课老师从教材的选定、教学准备、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听课老师结合课例,从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的组织能力、课堂生成的调控能力、高效课堂学生参与状态等进行了深度评析。老师们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在场的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凤溪小学罗利容老师说,唐瑜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音标准,口语流利,富有亲和力,教态落落大方。新颖的开课方式,一开始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课堂中反复使用各种朗读方式,强化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记忆,最后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整篇文章,重难点一目了然。这真是一堂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以后还需要向唐老师多多交流学习;凤溪小学杨济萍老师说,听了张静老师的这节美术课,让我备受启发。张老师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学生敢想爱画的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在学生充分了解花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整堂课轻松,活跃、互动、创新,是一堂洋溢着现代气息的美术课;凤溪小学李芳老师说,苟青松老师执教的《甜甜的秘密》一课,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亲切自然的教态,弹唱自如的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在座谈交流中,巴州区晏阳初实验小学(区四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光珍与巴州区凤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懿围绕“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学科研、校际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上,晏阳初实验小学(区四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光珍介绍了学校“大爱育心,未来有我”的办学理念和“心向世界,人如朝阳”的主题文化,以及“教师队伍、研培研训、校际交流”等情况,并围绕“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作了深入交流。李光珍校长在交流中说,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一定要让沟通与交流成为常态,一定要要学会追求职业幸福感,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感激中感受到浓浓的幸福。座谈会上,巴州区凤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懿代表全校师生对李光珍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凤溪小学“飞上梧桐变凤凰”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生活动,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惑。同时,谈了下一步开展“校际联动·融合发展”工作的打算。表示要以“高效课堂”联合教研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希望两校要加强管理团队和教师跟班学习交流,开展结对帮扶,增进友谊,实现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为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助搭建了平台,增进了友谊,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共享。今后,我们还要通过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交流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做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建巴州教育新品牌。